2025 年 1 月 4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下一篇 2025年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汾水浩淼

曹海欣

小时候生活在太岳山脚下的灵石县,汾河水从县城穿越而过,驶出三湾口,一路呼啸,过霍州、下洪洞,在灵石县形成一道巨大的狭谷,颇有李白笔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境界,滋润了24万灵石人,流域总长约60公里。

作家胡正在上世纪60年代写《汾水长流》时,描述的汾河流水哗啦啦,清澈无比。那时,父亲下矿回家,总要在汾河边上掬一口汾河水来滋润一下喉咙。

史料记载,距今2100多年前,汉武帝刘彻的船队由黄河河口进入汾河,来到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祭祀后土,之后乘坐高大的楼船泛舟汾水,饮宴中流。时值秋后,洪波涌起,烟水浩渺,汉武帝诗兴大发而作《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这就是汾河“棹歌素波”美誉的由来。

汾河又称汾水,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山海经》载:“管涔之山,汾水出焉。”经现代多次考察,认定其源头在山西省宁武县境内管涔山脚下的雷鸣寺泉,此处立有“汾源灵沼”石碑,传统上被视为汾河之正源。山西的地理特征是表里山河,“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两大山系构造成山西境内忻定、太原、临汾、运城四大盆地,古老的汾水贯穿其中自北而南流入黄河,后因龙门山与孤峰山间断裂作用复活,中部陷落,南部隆起,汾水被迫放弃古河道掉头向西,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河口汇入黄河。

汾河全长713公里,流域面积39721平方公里,宽容博大、兼收并蓄,干流自源头到入黄口,沿途接纳百余条大小支流,其中流域面积上千平方公里的有7条:岚河、潇河、昌源河、文峪河、双池河、洪安涧河和淦河。曲折奋进千里途中,又有7条大泉作为主要补给源:兰村泉、晋祠难老泉、洪山泉、郭庄泉、广胜寺霍泉、龙子祠泉、古堆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母亲河古老的地理人文特征,塑造了山西人憨厚、诚信、内敛、宽容、开放、奋进、创新的文化品格。

时间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从灵石坐绿皮火车到榆次,每到晚秋深冬,汾河两岸枯枝败叶,变成一道细细的黑线,心里很不是滋味。再后来,汾河加大综合治理,“汾河流水哗啦啦”的脚步,已经走在归来的路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日的汾河两岸开满了芦花,迎着阳光、迎着风,摇曳着纤细的身姿,给人一种飘逸和洒脱。随着这几年环境的改善,芦苇地变成了各种飞禽的栖息地,它们扇动着翅膀来回穿梭在芦苇荡里。

汾河在静静地流淌,芦花在风中飘舞,母亲把思念寄托在风里,让那首思乡曲随风飘荡在空中。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