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盈棚好“钱”景
本报记者 杨星宇
立夏过后,和顺县设施农业迎来产销热潮。在义兴镇井玉沟村晓庆家庭农场的标准化温室大棚内,一排排豆角架整齐排列,翠绿的藤蔓间缀满嫩绿的豆角,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农户们正在加紧采收,一筐筐新鲜豆角即将运往市场。
棚内,和顺县农业农村局果蔬站站长赵冬梅正在指导农户精准调控棚室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确保产出的豆角绿色、生态、健康,进一步提升果蔬品质和产量。她介绍,今年和顺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共700余亩,以拱棚蔬菜种植为主,主要品种有西红柿、黄瓜、青椒、尖椒、豆角等,目前大部分拱棚蔬菜正在定植,温室豆角正在上市,产地批发价达到每公斤10元以上,良好的市场行情大大提高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跟随赵冬梅的脚步,记者来到晓庆家庭农场的蔬菜拱棚内,满目翠色扑面而来,放眼望去,成排的育苗盘上,西红柿、甘蓝菜等种苗舒展新叶,生机勃发。农场负责人冯晓庆正抢抓土壤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利用四轮覆膜滴灌一体机开展铺膜作业,为甘蓝菜育苗做足准备。“今年新购置的这款一体化农机,能同步进行滴灌和地膜铺设工作,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此外,采取滴灌的方法,即使天气干旱也能保证土壤水分,有水就能保收增产,实现大棚经济效益最大化。”冯晓庆说道。
蔬菜大棚绿意浓的同时,横岭镇翟家庄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的菌菇也进入了采摘期。温室大棚内,一朵朵色泽鲜亮、纹路清晰的菌菇如“小花伞”一般,错落有致地盛开在菌棒上。基地负责人史彦荣与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在菌棒之间采摘菌菇,奏响丰收乐曲。
史彦荣告诉记者,基地从3月初开始制作菌棒,3月底菌棒基本入棚完毕,经过15天休眠期,4月中旬开始陆续出菇。目前,每天能采摘200余框,今年的市场行情是每公斤5元。
朵朵菌菇撑开“致富伞”。近年来,和顺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食用菌产业成为和顺县设施农业的主导产业,形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食用菌园区、九京平菇、凤台香菇、南关平菇、白珍平菇、石勒平菇、白仁木耳“一个食用菌龙头六大片区”的发展格局。同时,推广种植灵芝、羊肚菌等示范品种,年种植菌棒达1000万棒以上,总产量实现5000余吨。当前,全县食用菌种植工序已全部完成,进入头茬菇采收期,种植户们喜气洋洋迎接菌菇大丰收。
赵冬梅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培育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大力支持设施农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规模化迈进,全面助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