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良方”战病害 番茄 “红火”闯市场
本报讯 (记者冯静宁)设施蔬菜西红柿作为左权县芹泉镇的主导产业,承载着众多农户的生计与梦想。然而,近年来,一种名为溃疡病的西红柿病害,不仅导致植株叶片枯萎、苗杆腐烂,还严重影响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制约当地西红柿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去年我种了8亩西红柿,满怀期待迎接丰收,结果因溃疡病的侵袭,3亩地几乎绝收,一年的辛勤劳作付诸东流,经济损失惨重。”东山村农户申小云回忆起那段经历,仍满脸痛心。
关键时刻,农业科研力量挺身而出,为左权县西红柿产业带来了希望的曙光。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海瑞与省内科研先锋吴艾祥携手下沉左权县,深入调研当地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结合溃疡病的发病规律,创新性地运用生物技术防治西红柿溃疡病,手把手教农户通过以菌治菌、以虫治虫等生物防治手段,构建起一道天然的病虫害防线。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不同,生物防治技术不会造成农药残留,也不会对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真正实现了绿色、安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同时,还推广安装防虫网、诱虫灯等物理防治方法,全方位减少病虫害侵袭。
“以前总觉得不用农药就种不好西红柿,听了专家讲解才知道,原来绿色环保的方法这么管用。种出来的西红柿吃得放心,拿到市场上也更抢手,价格都比以前高了不少!”东山村种植户老张看着自家地里茁壮成长的西红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芹泉镇,西红柿种植产业已颇具规模,全镇11个行政村纷纷投身其中,共覆盖800余户农户,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得益于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昼夜温差较大,赋予了西红柿绝佳的口感。不仅如此,芹泉镇的西红柿上市时间巧妙避开河南、河北、山东等西红柿主产区“高峰期”,适时上市,填补市场空缺。
如今,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左权县西红柿产业不仅突破了病害困局,走上绿色、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0农残”种植理念更是在当地深入人心。这些优质的西红柿如同一张张亮丽的名片,凭借绿色、安全、美味的品质,不仅在省内各大市场广受欢迎,还远销广州、西安、山东等地,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与“宠儿”。科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也让农户们的致富梦想照进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