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31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5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忆皇甫束玉先生

赵军英

每年5月20日,是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术日,其源于皇甫束玉的诞辰日。皇甫束玉是从晋中走出去,在新中国文化教育战线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一代教育活动家、教材出版家、诗人和民间艺人。

皇甫束玉说:“我这一辈子就离不开书,从小念书,然后教书、编书、出书,真是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书香历程正是他抱定为国效力志向,彰显“心有大我”的具体追求和展现。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曾担任教师、校长等职,将满腔爱国之情倾注笔端,利用左权民间小调,结合战争、生产和各项中心工作,与他人共同创作《春耕动员》《江南新四军》等20多首民歌,编写出版和上演了20多部新剧本,将革命道理演绎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教育学生,激励群众,被誉为“太行歌者”。晋冀鲁豫根据地创建伊始,教材稀缺,他与同仁克服困难编写油印《补充教材》,为学校正常教学提供保障。

1944年7月,皇甫束玉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理想更明确,意志更坚定,只要党安排的工作,都积极完成,1945年被选为太行区模范戏剧工作者,获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奖章和奖状。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新形势下文教事业的需要,他先后编写晋冀鲁豫边区通用《初级新课本》和华北农村《名校识字课本》教材及《新词典》,以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在中国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史上留下可贵的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主持全国高等学校通用教材的编辑出版工作。1961年,教育部向中央立下“军令状”,保证秋季有新教材使用。皇甫束玉积极组织协调,克服缺人、缺纸和发行等困难,圆满完成中央提出的“从无到有、课前到手、人手一册、印刷清楚”的艰巨任务。

1987年,皇甫束玉获全国出版界首届“韬奋出版奖”,2009年荣获“新中国优秀出版人物”称号。离休后,参与编写出版《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纪事》《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等著作。

皇甫束玉的书香之路,是革命奋斗之路,是献身教育事业之路,是其诗中所写“多有痴心少有才、一生全应党安排”的真实写照。

追寻皇甫束玉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将“无私忘我、淡泊名利”等高尚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72岁时,皇甫束玉虽多病缠身,仍坚持编写《中国革命教育史》,把介绍老区教育经验,继承艰苦创业精神作为自己“从一而终”的事业,历经3年终定稿出版。为造福桑梓启后昆,他将收藏的2000余册图书、百余幅书画及部分生活物品陆续赠予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皇甫束玉文化教育艺术馆”成为山西省首家教育类博物馆,更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80高龄,他依然写到“一份光和热、争当十分燃”“垂垂人既老、尚有寸心丹”,其行灼灼,其言昭昭,为我们树立了可遵循的师者风范。

皇甫束玉一生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治学态度。参天之木有根,怀山之水有源,其取得丰硕成果,与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息息相关。

抗战时期,太行山区是坚持全面抗战的华北战略要地。在此,他结合战地生活,为传统艺术赋予各种新的内容,编写创作了《左权将军》《土地还家》等经典的民歌和戏剧,为凝聚民心、宣传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离休后,皇甫束玉紧随时代步伐,耄耋之年,依然墨海扬帆,以笔做舟,创作了大量诗词,出版诗集《束玉吟草》和《凌晨集》。《左权抗战歌记》是皇甫束玉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创作的,他以《中国共产党左权县简史》(1937-1949年)为蓝本,以史记事,一事一诗一歌,共创作108题。诗作朴素自然,通俗流畅、感情充沛,是记载太行老区左权县党组织率领群众进行斗争的史诗,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他执著于以诗记事,以歌抒怀,以诗歌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诗意教育”是其躬耕教育、求是创新的毕生追求。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也”,中华诗词发挥着滋养心灵,化育天下的重要作用。皇甫束玉一生挚爱诗词,为弘扬和传承中华诗词倾心尽力。

他是中华诗词学会的发起人之一。1987年5月,中华诗词学会在北京成立,皇甫束玉成为中华诗词学会首批会员和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1989年9月23日,皇甫束玉参加中华诗词学会40周年国庆诗会,对诗词普及工作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并上交词作《八声甘州·国庆诗会》。1999年9月,81岁高龄的皇甫束玉虽因故未参加全国第十二届中华诗词研讨会,但仍围绕“让诗词走进大学校园”大会主题,提交《诗词进校园、家庭为后盾》一文,陈述家庭教育在诗词推广中的重要性,积极为诗词推广探索新路径。

在传承和弘扬中华诗词的道路上,他坚持用以诗抵心、以诗驭正、以诗载道,践行以文化人的不懈追求。

皇甫束玉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激励着一代代教育工作者,涵养育人智慧,勤修仁爱之心,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