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档案工作 赋能太谷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太谷区档案系统全面对标《山西省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战略部署与《山西省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标准》规范要求,认真践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扎实推进档案资源建设、信息化转型与服务效能提升。
牢记档案姓党属性
转化党管档案效能
强化顶层设计,高位统筹推进。太谷区建立健全“区委常委会年度专题研究+主要领导动态批示”工作机制,将档案事业发展纳入区委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格局。2024年,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数字档案馆建设、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保护等重点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协调解决专项工作经费问题,为档案事业提供坚实资金保障,切实推动档案工作与党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健全联动机制,筑牢保障体系。太谷区立足档案工作实际,构建“办、局、馆”三位一体的协同工作机制,为档案工作开展提供制度支撑。全年固定召开2次联席会议,形成有序工作节奏。对照既定目标开展督促检点,通过复盘工作成果、排查问题不足,实现工作闭环管理。
党建业务融合,激活发展动能。立足档案资源特色,匠心打造“档心永向党 同心筑兰台”党建品牌,利用“太谷档案”微信公众号、“档案话金谷”专栏传播阵地,让党建精神与档案文化浸润人心。2024年,红色档案记忆展厅吸引2000余人次参观。与山西农业大学、太原学院等9所院校联合开展“金谷档案我宣讲”活动,以声传情、以档叙史,以党建赋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织密普法网络,厚植法治根基。以“6·9”国际档案日为重要节点,创新打造“档案馆开放日+广场主题展览+新媒体传播”三位一体宣传矩阵,实现线上线下宣传同频共振。精心策划“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文艺宣传活动,生动诠释档案工作价值,有效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知晓度与影响力。
强化执法监督,筑牢管理屏障。制定标准化检查流程和量化评分细则,下发专项通报,公开检查中发现的典型问题,确保全区立档单位执法检查“无死角、全覆盖”。建立整改结果与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挂钩机制,将档案管理工作成效纳入干部履职考评体系,切实增强整改落实的刚性约束。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回头看”,形成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验收反馈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
聚焦提质增效,推动能级跃升。精准开展业务指导,围绕“干什么、怎么干、干成功”,为60余家单位提供“上门”培训,培育40余名业务骨干;举办5场专题档案培训会,严格对标《山西省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标准》,推进档案库房“九防”安全建设,落实“三查四登记”制度。结合档案管理的规范要求,积极推进档案开放审核工作。融入数字政府建设,81%以上馆藏档案实现数字化,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筑牢根基。
加强资源体系建设
记录太谷发展历程
深挖资源潜力,实现扩容增量。做好主题教育、乡村振兴等各类重点工作文件材料归档工作。围绕晋中国家农高区和省级玛钢专业镇、市级中药康养专业镇建设,发布特色档案征集公告,共16人捐赠档案资料100余件。征集赵铁山名人档案资料5件、古城建筑老照片100余张,整理《太谷古城建筑老照片》档案资料,助力古城保护利用工作。指导区直单位、乡镇、城区按时移交档案进馆,2024年应进馆档案率达80%以上。
聚焦资政育人,彰显独特价值。举办“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辉煌金太谷”主题展览。编撰《档案话金谷》《留住记忆太谷2023》《留住记忆太谷档案2023》等文化精品。制作太谷石窟拓片、笔、鼠标垫、扇子、麦秆画等档案文创产品。2名同志撰写的论文荣获山西省档案学会“优秀论文”荣誉称号。编写《太谷档案资政》专报5期,其中《建设和美乡村村级档案保护工作亟待提升》的报告,区委领导作出批示,同时被山西省政协采用报送国家政协。
创新服务模式,创优服务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采取启动电子阅读、开展主题活动、开通优待服务窗口、举办档案开放日活动等举措,用心用情服务群众,让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2024年累计为2300余人提供关于退役军人、婚姻、土地确权等查档服务,收到锦旗和表扬信5次,群众满意度达100%。
(郭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