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 25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下一篇 2025年6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土地上的双拥传承

太行山下,清漳河畔,一幅军民同心的时代画卷正在左权县徐徐展开。这座以抗日名将左权命名的县城,用“全国双拥模范县”七连冠、“全省双拥模范县”十连冠的亮眼成绩,诠释着“军爱民、民拥军”的红色传承。自“十四五”以来,左权县以创新机制为纽带、以精准服务为抓手、以社会参与为支撑,将双拥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肌理,让尊崇军人的风尚成为红土圣地最鲜明的底色。

顶层设计筑根基:“一把手”工程构建双拥工作新格局

高站位谋划,让双拥成为城市发展“必答题”。左权县委、县政府将双拥工作视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县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40余个职能部门协同联动的领导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军地互动”的工作格局。“六纳入”机制如同六根支柱——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让双拥与产业升级同部署;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每月专题研究拥军议题;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将拥军成效作为干部评优硬指标;纳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管武装报告,以公开承诺倒逼责任落实;纳入全民国防教育,让拥军理念融入校园课堂;纳入财政预算,2024年专项经费同比增长12%——这套组合拳让双拥工作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高标准推进,政策矩阵破解军地共建难题。翻开左权县双拥政策汇编,《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军人军属优待实施意见》等12项政策性文件构建起全链条保障体系。党委议军会每季度召开,军政座谈会聚焦驻左部队“吃水难、用电难、训练场地扩建难”等6类问题,形成“部队提需求—政府列清单—部门抓落实”的闭环机制。2024年,左权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驻训部队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协调财政资金用于训练场扩建,同步解决官兵家属随军落户、子女入学等12项具体诉求。

高效率运转,三级网络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左权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大厅,“双拥工作联络站”的标牌格外醒目。全县各个乡镇、行政村全部设立双拥服务窗口,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320名,形成“县级中心—乡镇站—村(社区)点”三级联动体系。麻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创新“网格化”管理,将全镇217名退役军人纳入12个网格,网格员每月上门收集需求,去年累计解决优抚对象医疗报销、宅基地纠纷等问题43件。这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让双拥政策直达每个军民家庭。

暖心服务解民忧:从“三后”保障到精准帮扶的温度实践

安置就业,为退役军人铺就转型之路。左权县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国企作为安置主渠道,“十四五”以来累计安置符合条件退役士兵26人,全部实现“人岗相适”。针对自主就业士兵,左权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人社局推出“培训+就业”套餐:2024年开展电工、家政等技能培训68人次,联合晋能控股等企业举办6场招聘会,提供机械操作、安保等岗位1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37人。与县零工市场共建的“退役军人就业专区”,已累计发布岗位信息4800条,帮助132名退役军人实现灵活就业。

困难帮扶,编织兜底保障安全网。左权县出台《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实施细则》,建立“个人申请—村级初审—乡镇复核—县级审批”快速通道,2024年累计帮扶58人,发放资金10.3万元。在节日慰问中,47.61万元慰问金精准送达1320名优抚对象手中;符合条件的28名60岁农村退役老兵全部纳入定期补助,月人均补助标准提升至800元。4320名退役军人领取的《优待证》,关联着教育、医疗、旅游等194条优待措施,其中20家A级景区对持证人员免门票,县医院开设“军人优先窗口”,年均为优抚对象减免检查费超10万元。

权益维护,法治护航退役军人尊严。“感谢法律援助站帮我讨回了拖欠的工资!”退役军人李某通过左权县法律援助中心追回欠薪3.2万元。左权县在县乡两级设立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配备专职律师12名,提供法律咨询、文书代拟等“一站式”服务。2024年创新开展“法润老兵”专项行动,领导干部包案化解历史遗留问题7件,其中历时3年的某退役士兵社保补缴案成功办结。左权县信访局建立退役军人诉求“绿色通道”,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信访事项平均办理时限缩短至15个工作日,办结率达100%。

创新载体聚合力:社会化拥军激活红土圣地新动能

千行百业齐参与,170家拥军门店织密优待网络。走进左权县部分超市,“军人购物享9折”的标识悬挂在收银台上方。全县像这样的拥军门店、军人驿站已达170余家,涵盖餐饮、零售、住宿等12个行业。左权县文化和旅游局推出“双拥旅游专线”,串联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等红色景点,对军人军属实行“门票全免+讲解免费”;左权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出台政策,退役军人购买首套房可享受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20%的优惠;左权县教育系统将军人子女入学纳入“绿色通道”,近三年帮助27名随军子女入读优质学校。这些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拥军“微细胞”,汇聚成温暖军心的强大暖流。

退役老兵当先锋,从“左权好兵”到“基层带头人”。在左权县寒王乡上丰堠村,“兵支书”王德飞带领村民发展香菇产业,村集体年收入突破50万元。这是左权县培育退役军人典型的缩影——通过“送走一名优质兵,回来一个带头人”活动,该县既严把兵源质量关,2024年大学毕业生征集比例达65%,较“十三五”末提升23个百分点;又注重返乡退役军人培养,打造“最美退役军人”选树工程,涌现出“全国最美法官”杨春光、全省“爱国拥军模范”王海文等标杆人物。目前,全县140余名“兵支书”“兵委员”扎根基层,20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活跃在防汛救灾、疫情防控一线,去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320场次,服务群众1.2万人次。

专业力量强支撑,50人拥军支前队打造应急尖兵。“报告!拥军支前保障队已完成物资装载,随时待命!”在2024年左权县军民联合应急演练现场,由退役军人组成的两支50人专业保障队展现出过硬素质。该县从红十字博爱医院、森林防火应急大队选拔骨干,建立拥军支前应急应战响应机制,配备医疗救护、物资运输等专业设备20台套。常态化开展的跨部门演练,已模拟完成野外医疗救护、战时物资配送等12个课目训练,确保在抗震救灾、国防动员等任务中“拉得出、用得上”。这支专业化力量与基层双拥服务网络形成互补,构建起平战结合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红色基因的传承,是从历史荣光到时代新篇的精神接力。左权县的双拥传统,深深植根于革命历史沃土。1942年,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此牺牲,当地群众冒死掩埋烈士遗体,拥军支前的故事代代相传。如今,这种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左权县人武部联合教育局开展“双拥进校园”活动,30所中小学将左权将军事迹纳入校本课程;左权县融媒体中心开设“双拥左权”专栏,全年播出拥军专题片12部;每年烈士纪念日,党政军领导与群众代表共同祭奠英烈,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政策保障到情感共鸣,左权县用2000多个日夜的坚守,书写着双拥工作的“左权答卷”。当清晨的阳光洒在“全国双拥模范县”的牌匾上,这座红土圣地正以更饱满的热情,续写着军民鱼水情的时代新篇——因为在这里,“退役不褪色”不仅是军人的誓言,更是全县人民共同守护的精神图腾。(皇甫慧卿)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