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产业 产业带动振兴
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实。在左权县芹泉镇小南庄村的温室大棚内,一场充满希望的“育苗之约”,正书写着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生动故事。各村党组织书记与种植大户们望着蓬勃生长的蔬菜种苗频频点赞,当日便签下近2万株种苗订单,这一火热场景,正是设施蔬菜联合党支部引领下,党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鲜活缩影。
支部牵头,破局产业痛点。去年以来,小南庄村党支部聚焦全镇设施蔬菜产业链短板,瞄准群众“用苗贵、购苗难”的现实难题,以党建为“指挥棒”,启动标准化育苗大棚建设。村集体盘活15亩空闲机动地,投入150余万元建成3栋育苗棚,配套水电、冬季增温、自动喷灌、全自动苗床等现代化设施,还特邀太谷有十年育苗经验的专家驻点指导,构建起“支部统筹 + 技术赋能”的育苗新体系,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数据说话,激活集体动能。“订单育苗”模式释放强大活力。该项目预计年育苗2 至3茬,可供应优质种苗100万株,按每株0.8元市场价计算,年产值达80万元,能为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 。这一模式不仅从源头实现降本增效,更将产业链“第一环”牢牢攥在党组织手中,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红色动能”,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底气更足。
锚定多元,绘就品牌蓝图。“从单一西红柿种苗到多品种研发,从种植户到家庭终端……”小南庄村党支部书记魏永斌介绍,依托设施蔬菜联合党支部,育苗中心正谋划“品牌化 + 多元化”升级路径。计划拓展蔬菜品类、探索自主研发、打通终端销售,推动“小种苗”成长为“大产业” ,以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驱动产业链延伸、群众增收“双提升”,助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乡村振兴,“头雁”先行。小南庄村以支部为引领,把党旗插在产业链上,精准聚焦问题、灵活调整发展“身形”、主动顺应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发展“振翅”频率。用干部的“满头大汗”,换来群众的“洋洋喜气”,让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党建赋能产业、产业带动振兴的特色之路。(李昕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