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我在联合厂房见证智能化跨越升级”
![]() |
生产车间一角。本报记者 谢 晋 摄 |
讲述人 山西奥泰科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卢洪波
每天走进联合厂房,下料车间机械臂精准裁切的“滋滋”声,就是我最熟悉的开工信号。作为奥泰集团研发团队的一员,我全程参与见证了企业从传统煤机装备制造向智能化升级的转型过程。这一转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基于对制造业发展趋势的精准判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全流程智能化、全环节可追溯”为目标,逐步构建起的符合行业未来方向的发展体系。
我们当前所在的联合厂房就是一个“智造枢纽”。这里有下料、铆焊、加工、修理、装配五大车间,形成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智能化闭环生产。在煤机装备制造这一核心领域,除了联合厂房的智能化生产体系,我们还优化了生产工艺,对传统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并将大量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智能化产品的研发中。
在研发智能掘进机过程中,为了让机器在井下实现精准定位和高效切割控制,研发团队经过无数次试验优化,对传感器的选型、算法设计以及控制系统的架构进行反复调整,最终实现技术突破。目前,智能掘进机已经投入煤矿井下生产,相比传统掘进机,工作效率和精度提高了数倍。
在解决数据传输稳定性与实时性这一技术难题时,我们与太原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展开深度合作。双方针对智能集控中心的数据获取与处理需求,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出了一套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系统,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到实践应用中,有效加速产品迭代升级。
随着智能化升级的落地,企业智能煤机的生产效率提升了两倍,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5%。在突破自身发展的同时,我们还着力推动煤矿井下掘进实现全智能化、无人化操作,既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与安全风险,又大幅提升了煤炭开采效率与质量稳定性。在技术与品质的支撑下,核心产品也成功走向海外,与国际知名煤机企业同台竞争,真正实现了以智能化转型驱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杨星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