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7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0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晋中新篇章

晋中市委党校 张 宇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晋中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锚定市委“156”战略举措,立足实际,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民生福祉改善、经济转型发展、文旅深度融合,在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晋中新篇章。

一、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屏障

生态兴则文明兴。晋中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系统治理,守护碧水清流。深入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一泓清水入黄河”,实施汾河流域(晋中段)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工程,出台《晋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规划》,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同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空气质量稳步提升。

修复保护,筑牢绿色屏障。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推动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通过建立健全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出一条“政府+科研机构+公益组织”的生态保护新路径,也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晋中经验”。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晋中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也愈发清晰。

二、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晋中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织密网络,强化基本保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待遇水平,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加强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关爱帮扶,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还制定《晋中市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实施幸福养老建设工程,让老年人获取养老服务更加便捷可及。

优化服务,提升生活品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让“怡然见晋中”的意境深入人心,绽放出璀璨光彩。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聚力转型升级,激发内生动力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晋中市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竞争新优势。

优化布局,培育新兴动能。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提升煤炭、焦化、钢铁等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晋中新能源汽车、特色食品等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

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并依托大学城优势,持续加强“晋创谷·晋中”与“晋创谷·太原”合作力度,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共同投入研发资源,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集群,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四、深化文旅融合,彰显独特魅力

晋中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支点。

保护传承,守护文化根脉。加强对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科学保护与活态传承。依托我市丰富的文旅资源,创新推出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深入挖掘晋商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融合发展,提升品牌影响。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开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等新业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引领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使文旅产业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