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振兴为基 共谋发展新成果
本报讯 (记者 闫淑娟) 5月14日,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举办“晋中市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专题研讨会。来自市直部门、驻市高校、各县(区、市)及基层一线的16位代表结合各自岗位和研究领域,从理论逻辑、实践路径、产业融合、基层治理等多个维度分享了经验做法,为我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打下了理论基础。
2023年以来,我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全面整治”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为千百乡村塑形、铸魂、赋能,持续探索具有晋中特色的实践路径,全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2024年,市、县两级推动建设精品示范村153个。
本次研讨会既是一次理论学习的“加油站”,也是一次实践探索的“动员会”,旨在进一步总结经验、交流心得、凝聚共识,共同探索全市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为推动我市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在当天的研讨会上,市委政研室副主任薛砚之、市农业农村局宣教站站长刘俊清、寿阳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秦树文等先后发言,既精准提炼“千万工程”核心要义,深入剖析其科学理念,又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实际,提出一系列接地气、可操作的创新举措,彰显出“理论研究者”的专业素养与“一线实干家”的勇毅担当。从他们的发言中可得知,我市在学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形成三大鲜明特征: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打开“学思用贯通”的新视野;产业与生态双向赋能,探索“特色发展”的新路径;治理与服务协同发力,构建“共建共享”的新机制。这些宝贵经验与思考,为全市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与会人员表示,要继续在实践探索中捕捉新经验,形成既有理论深度、更具实践温度的研究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