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山河景 富民喜盈盈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奏响我市交旅融合、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榆社云竹湖旅游公路 |
文/记者 闫淑娟 图/记者 杨洋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兴一方业,富一方民。
“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以及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市委“156”战略举措,把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作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集中攻坚,目前,全市“四好农村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重点的旅游路网建设,成为助推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兴的开路“先锋”。
据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全省锻造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板块的部署安排,我市于2018年启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目前,规划里程1337公里已实现贯通,其中,主线290.5公里(含利用段),起点位于G519长治市武乡县与我市榆社县交界处邱园村,终点位于我市昔阳县与阳泉市平定县交界处韩信井村,涉及榆社、左权、和顺、昔阳四个县;支线519.9公里,连接线577.4公里。同步配套建成旅游风景道151公里、慢行步道134.1公里、驿站17个、观景台33个和房车营地6个,安装标志标识685处。通过建设旅游公路主线、支线和连接线,联通全市11个县(区、市)A级以上景区43个,覆盖非A级旅游资源99处,同时改善了出行条件,带火了文旅资源,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提供了就业渠道,架起富民产业和文旅融合桥梁。
通过持续不断的建设,我市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形成晋中环城绿道、汾河廊带生态旅游通道、云竹生态环湖旅游道路、红色左权太行走廊四大板块。晋中环城绿道彰显旅游公路“两性两型”(专用性、安全性,智慧型、环境友好型)样板魅力,串连16个山水林田湖草景区,山与水、城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了城市外围的生态廊带;汾河廊带生态旅游通道,一川清水泽桑梓,两岸锦绣绘美景,修复汾河水、陆生态空间,在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的过程中起到先行示范作用;云竹生态环湖旅游道路,道路建设与生态修复一体化推进,从沿湖公路建设向大生态、大景区、大旅游全域绿色发展转型;红色左权太行走廊,一路风光,一路民歌,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红色传承、绿色生态、多彩民俗等特色旅游资源连点成线。
乡村因路而美,产业因路而兴。榆社县逐步形成了以云竹湖、悟云山和土林地貌为主的山水生态游,实现榆社全域旅游发展提质增效。目前,榆社全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7500余万元,带活了河峪等周边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同时,以实施“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深度融合为抓手,依托区位交通便利优势,承办国家级大型体育赛事,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带动体育文化产业链整体转型发展;左权县按照“城景通、景景通”思路,把全县280余处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形成一条贯通全县所有乡(镇)的县域道路循环圈、两条串联全县5个A级景区的旅游公路闭合圈。因地制宜打造观景平台26个、生态停车场18个、观景长廊9个,打通了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太行新走廊”,形成了一点一特色、一路一风景的新通道;和顺县围绕“康养胜地、和美和顺”主题,立足牛郎织女文化发源地,探索织密县域旅游公路网,打通自西向东文旅发展引擎,带活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昔阳县利用瓮山景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相融合,联合中国探险协会等,探索举办中国太行汽车越野场地拉力赛等活动,形成该县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全国性体育赛事。
另外,依托环城绿道智慧系统,我市已建成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旅游大数据平台,实现旅游客运班线、公交、票务信息、住宿购物等数据共享共用。建成晋中汽车客运总站、祁县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介休绵山、昔阳大寨“1+4”旅游客运“超市”体系。
放眼晋中大地,一条条蜿蜒平整、翻山越岭、串景通村的旅游公路,正在化作美丽的“自然风景道”、驰名的“文化旅游线”、崛起的“乡村振兴带”,成为新时代展示晋中转型发展、文化底蕴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