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下一篇2025年7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者按

6月28日,晋中市图书馆举办了一场“读写人生·从史志馆到图书馆——赵世芳捐赠图书暨讲座”活动。作者赵世芳向晋中市图书馆捐赠了他新近出版的《品读晋中》(商务印书馆)和《跟着祁韵士到伊犁》(三晋出版社)各100册,并以《读写人生· 从史志馆到图书馆》为题分享了自己的读写体会。商务印书馆责任编辑薛亚娟、三晋出版社责任编辑王甜,分别以《典籍里的烟火人间——<品读晋中>编辑手记与人文解读》和《纸页间的三重对话——编辑如何读懂作者与作者笔下的故事人物》为题,分享了各自的编辑体会。现将两位编辑的发言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方志有多重要?自古至今,“国史必取之于方志,无方志则无国史”“邑不可无志,犹国不可无史,志固史之遗也”。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两类。明万历《榆次县志》、清康熙《祁县志》、清康熙《平遥县志》、民国《榆次县志》等,一次次展读,就是一次次穿越,与古人对话、与历史同在。江河万古流,青山依旧在。我看见几千年前的晋中大地浩渺泽薮,看见汾河清波荡漾,看见历史的画卷无穷尽展开,隋文帝的楼船逆流而上;看见峨冠博带的王维温彦博挥舞如椽巨笔,看见含英咀华的诗词歌赋化为碑帖书卷;看见一场场厮杀中升腾的浓烟,看见平民百姓奔波在人生的逝川;看见苍生眷恋土地,看见仁人惦念着百姓;看见大院走出来晋商,看见古城穿越过驼队……因为阅读而写作,因为激情而有感,因为脚下的土地而热爱,因为人生的有限而上溯岁月的尘烟。感谢当年的修志者,让我看到了历史上的晋中。明白了晋中与少数民族特殊的“邻里关系”,与西京(长安)和北京及东都(洛阳)特殊的“陵京关系”,“学而优则商”理念下特殊的“商读耕关系”,晋商五百年荣耀的文化特征与“晋商精神”特殊的文明沉淀。明白了在古代,晋中平川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政治之重要地位、农业之富庶地区、商贸之关键环节、民族之融合通道、兵家之必争之地、历史之演进“化石”。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知古鉴今,未为不可也!

——摘自赵世芳《品读晋中》 

有清一朝,伊犁作为惩治冒犯或失职居下臣工首选流放地,署名“流人”的有纪晓岚、祁韵士、邓廷桢、林则徐、洪亮吉、徐松、张荫桓、裴景福、刘鹗、温世霖等,而同时作为西北史地学家、教育家与诗人的只有祁韵士。他敬畏天地、爱国爱家、愈挫愈奋。他把人生逆旅当作诗意行走,即使身在异乡也自强不息,岁在暮年也灿烂绽放,慎终如始把学问研究、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做到了极致。

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流放”。生不能选择,死不能逃避,但如何走完这场“流放”却可以选择。正如祁韵士,生于寿阳,葬于寿阳,中间这一场“流放”却成就了他“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而他的儿子们在他去世后,仍然续写着他的华章。寿阳是故乡,京城是故乡,伊犁也是故乡。六十余载功与名,两万里路云和月,祁韵士用良心把困境绝境丈量,用深情把天地人生褒奖,用诗文把万物并育歌唱,把心都安放在他经过的自然之路与人生路上。心在哪,哪就是“吾乡”。心在“吾乡”即安,安心之旅就是精彩的“流放”。

——摘自赵世芳《跟着祁韵士到伊犁》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