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2025年7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典籍里的烟火人间

——《品读晋中》编辑手记与人文解读

《品读晋中》封面

商务印书馆 薛亚娟

成书背后的故事

书稿整合与书名由来。最初我们收到了作者的两部书稿:一部是《何以晋中》(约4万字),另一部是《跟着古志品晋中》(约7万字)。编辑部初审后,认为两部书稿都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但同时发现了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两本书部分内容存在交叉。比如《何以晋中》中的“名贤俊杰”与《跟着古志品晋中》中的“人物为重”,人物谱系重合度较高。其次,《何以晋中》仅有4万字,单独成书略显单薄,开本选择也会受限。经过与作者的深入沟通,最终决定将两本书合并出版,书名定为《品读晋中》。这样的整合不仅避免了内容的重复,也使书稿总字数达到10万字,可以选用小32开的规格,更符合学术著作的定位。经过整合,使得书稿内容更加丰富,同时提升了书籍的整体质量和学术价值,为后续图书的出版奠定了基础。

严谨的编校过程。在编校中,我们重点把握了两个方面:一是学术性与可读性的平衡。我们在保持古籍严谨性的同时,注重提升文本的可读性,确保现代读者能够顺畅阅读。二是引文核查的严谨性。书中引用了大量古志内容,我们通过专业资料库的电子书逐一核对确认;对于无法在资料库确认的引文,都与作者反复核对,确保史料的准确性。严谨的编校工作,保证了书籍内容的质量和可信度,为读者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知识资源。

封面设计的思考。本书在封面设计中有一个小小的插曲:最初我们的设想是在封面中加入平遥古城或晋商大院等典型元素,希望直观地体现晋中特色。但美编老师提出了不同见解,他说:“这本书展现的是晋中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单一元素反而会局限读者的想象。”他甚至幽默地说:“你们的想法有点狭隘了。”

最终,美编采用了历史长卷局部晕染的设计,以泛黄古志的一角为意象,既体现了岁月的沉淀,又为读者保留了想象空间。样书出来后,这个设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封面设计的成功体现了专业审美的重要性,也启示我们在设计中要注重整体效果和读者体验。

图书的文化价值

书中描绘了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在编辑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这本书并非枯燥的历史考据,而是作者研读古方志的感悟结晶。经过作者精心的分类梳理,县志中那些曾被历史尘埃掩埋的市井生活被清晰地呈现出来。当我们翻开书页,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人间烟火。书中描绘的百姓生活栩栩如生——从市集的叫卖声到乡村的民俗节庆,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温度。这些细节告诉我们,历史正是由无数普通人的生活点滴汇聚而成。而基层社会的运转,从邻里纠纷的调解到公共设施的修建,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生存哲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增强了对历史的理解和认同。

书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本书带领我们领略了晋中盆地丰富的人文叙事。从文人墨客的诗篇到民间口传的故事,晋中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这片土地上,文明融合的痕迹随处可见。晋商的繁荣不仅带来经济发展,更促进了多元文化交流。他们将儒家思想融入商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这种“晋地使命”既是对本土文化的坚守,也是对多元文明的包容,至今仍具启示意义。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当代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启示,同时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地域认同感。

本书赓续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书中对晋商精神、民俗传统、文人风骨的深度挖掘,既保存了珍贵的地方文化记忆,又为当代文化创新提供了历史智慧。这种基于典籍考据又超越文本局限的研究方法,既守护了文化根脉,又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探索了新路径,彰显了地方志研究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这也说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保存了历史记忆,也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创新动力。

图书的现实意义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为何要耗费心力,以古县志为依托,去重新勾勒晋中的历史图景?我想,这正是因为晋中这片土地承载的文明密码,值得我们用最严谨的态度、最深情的笔触去解读。

我认为,《品读晋中》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三点:

构建了古今对话的桥梁。在《品读晋中》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系统梳理清康熙《祁县志》及周边县志,不仅还原了晋中的历史图景,更以“五领”视角——领略人文、领会使命、领览底蕴、领握精神、领悟文化,构建起古今对话的桥梁。同时作者将历史文本转化为可感知的现代语言,形成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的衔接方法论,使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构建古今对话的桥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借鉴历史经验,推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体现了地域经验的国家叙事价值。书中以晋商精神、文脉传承等地方性知识为切口,诠释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具象案例,进一步强化了微观历史对宏观文化自信的支撑作用,从地方视角展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种对地域经验的挖掘和诠释,丰富了国家叙事的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提供了社会发展的人文参照。书中揭示的历史智慧(如商业伦理、生态治理)为当代城乡规划、文化建设等提供了在地化思想资源。同时凸显了“以史为鉴”的现实功能,帮助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汲取历史经验,避免重复错误,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文参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

总之,阅读本书,我们能在生活细节中感悟智慧,在晋商足迹中理解担当,在文脉传承中汲取力量。这是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最生动的诠释。

希望《品读晋中》能带领更多读者走进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找到文化自信的源泉,获得前行的力量。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