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2025年10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永胜摄影画册《骏史长河》刚刚荣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画册”奖,便再传佳音,由其摄影的台历《2026年马上成功》即将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老骥伏枥 “马”上成功

记者 路丽华

国庆风暖拂金穗,四野藏香皆硕果。2025年的金秋,对于我市78岁的摄影家赵永胜来说,堪称时光对耕耘最温柔的回馈。由他历时4年创作的摄影集《骏史长河》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在刚刚结束的第25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斩获“优秀摄影画册奖”。近日,金风又传佳音,北岳文艺出版社同步以其摄影作品为素材,推出《2026年“马上成功”》主题台历,为即将到来的马年增添别样的文化印记,激荡起读者马年策马迎新的诗意与豪情。

我市摄影家赵永胜俨然一位镜头守望者,近30年时间都在以镜头为笔,记录三晋人文胜景。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山西摄影家协会会员、首届中国十佳数码摄影师、“美丽山西100景”组委会特聘摄影师。2006年,其作品《晋商大院》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展出,代表作《平遥古城》获平遥摄影特等奖,并入选法国艺术交流展。2006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其摄影画册《晋商大院》《平遥古城》《榆次老城》,同年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2006中国文化节”,《晋商大院》在日本东京展出。2007年,《杨家将·缺》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展出,并获中国移动杯优秀摄影师提名奖。2008年,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晋中社火》,同年该作品获凤凰卫视“凤凰杯优秀画册奖”,并被山西省图书馆收藏。2010年3月,《杨家将·缺》应邀赴澳大利亚展出。2011年10月,《晋中社火》《闹元宵》赴塞舌尔艺术宫展出。2012年,他被山阴县人民政府授予“广武长城摄影师”荣誉称号。2024年7月,在北京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朝鲜万寿台创作社美术馆举办“《晋商大院》走进北京798摄影展”。2025年,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骏史长河》。

在摄影艺术的广阔天地中,赵永胜用三十年光阴深耕晋商大院,穿梭于砖木雕梁之间,以敏锐的镜头捕捉建筑美学与晋商精神的隐秘光影,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摄影作品。近4年来,他驾车驶离大院,奔赴辽阔草原,开始了一场文化与自我探索的远征。也许,在他心中,那广袤草原上曾有过晋商驼队的车辙、奔马的嘶鸣。而今,他以马为引,走进更广阔的世界,走向生命的另一种表达。

赵永胜镜头中的马,凝聚着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他用光影定格蒙古马的矫健与野性,将晋商大院的厚重精神与草原的自由气息并置,在宏大与细腻之间建构出独有的视觉语言。他曾多次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中追寻马群,用镜头倾听它们的呼吸与沉默,最终在马的身上发现了一种超越个体的精神能量。马,在他的作品中,不只是草原的象征,更是自由、力量、灵性与尊严的化身。从群马踏雪的韵律,到孤马凝望的深邃,每一帧都是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无声对话。

《骏史长河》中的百幅佳作,是赵永胜从上万张骏马图中精选而出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室专职画家、798艺术区艺术委员会专家、全军艺术库专家邢俊勤这样评价《骏史长河》中马的特色,“他以独特的构图与光影语言,使马超越形象,成为心灵的隐喻。真正的‘马语者’,不在于驯服,而在于倾听。赵永胜的摄影,就是这样一种倾听——他让马的眼神穿透镜头,直达观者的心灵。”

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水墨漫画研究院副院长、山西漫画学会副主席韩晋生说:“一幅或一组好的摄影作品必须具备鲜明的时代特点。摄影艺术特别强调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强调时代性。赵永胜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挖掘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主旋律。这次的《骏史长河》,折射出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气神,而龙马精神也是如今时代的呼唤,同样有鲜明时代感。”

北岳文艺出版社著名编辑谢放表示,《骏史长河》画册的独特深度,在于它将瞬间的光影艺术与悠久的马文化底蕴完美融合。画册精心收录了大量与马相关的诗词、传说与历史故事,时间脉络从古贯通至今。这不仅是对骏马矫健身姿的呈现,更是对奔腾千年的马文化一次系统的、集中的视觉化阐释,赋予了摄影作品深厚的人文内涵,使其成为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文化典藏。

记者述评

老骥骋光影 骏魂照山河

□路丽华

当78岁的赵永胜用四年风霜换得《骏史长河》的墨香满卷,用三十年坚守定格三晋大地的文化肌理,这份跨越岁月的执着,早已超越了摄影艺术的边界——它是一位老者与文化的深情对话,是个体生命在时代长河里,以镜头为舟、以热爱为桨,划出的最动人的生命轨迹。

从晋商大院的砖木雕梁到草原旷野的万马奔腾,从平遥大展的荣誉加身到《2026年马上成功》台历的新年期许,赵永胜的每一步前行,都在诠释:真正的热爱从来无关年龄,真正的文化传承从来不会因时光流逝而褪色。

赵永胜的镜头,始终是文化的“拾光者”与“传声筒”。三十年深耕晋商大院,他于飞檐斗拱间捕捉晋商精神的隐秘回响,让《晋商大院》《平遥古城》成为三晋文化的视觉名片。四年奔赴草原,他让蒙古马的矫健与野性,与“晋马春秋”典故的厚重形成奇妙共振。

更难得的是,赵永胜的创作始终踩着时代的节拍,让艺术与文化传承同频共振。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不是孤芳自赏的艺术表达,而是扎根时代土壤的文化答卷。北岳文艺出版社为《骏史长河》配上“晋马春秋”的典故与传说,更让瞬间的光影有了千年文化的厚度。因此,这不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部用镜头写就的“马文化史”,让奔腾的骏魂,在文与图的交织中得以永恒。

赵永胜与他的《骏史长河》给我们的启发是——

岁月会老,但热爱与坚守永远年轻;

镜头会定格,但文化的奔涌永无止境。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