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同庆贺华诞 月满情浓暖童心
本报讯 (记者 路丽华) 日前,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市未保中心)、山西铸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在市未保中心开展“家国同庆贺华诞 月满情浓暖童心”晋童守护·假期关爱系列活动,以国庆节和中秋节为主题,从困境儿童的情感需求出发,搭建困境儿童互动交流的平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助力其身心健康成长。
当天,来自榆次区的10多名困境儿童及家长齐聚一堂,驻市未保中心社工通过播放动画短片,直观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题与流程,瞬间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让现场氛围迅速活跃起来。
“中国知识大作战”破冰游戏,点燃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社工围绕国旗常识、传统节日习俗等趣味问题展开提问,“国旗上的图案有什么?代表了什么?”“中秋节的由来?”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答对的孩子难掩自豪,没抢到答题机会的孩子也跃跃欲试。这场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的互动,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熟悉彼此,更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孩子们对国家政治符号与传统节日的认知。
在知识科普环节,社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了国庆节的由来——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这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10月1日也由此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从此每年的这一天都成为举国欢庆的日子。社工给孩子们细致解读了国旗的含义——国旗上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分别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整体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点,寓意着全国人民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接下来,社工娓娓道来,给孩子们讲述了中秋节的起源与发展,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阖家团圆、赏月吃月饼的传统习俗,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双节承载的“家国同构”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双节手作大PK”环节把当天的活动推向高潮。社工为孩子们分发了彩色黏土、月饼模具等材料,现场分为“国庆主题黏土绘制”与“中秋主题黏土月饼”两大创作区域。在“国庆主题”区域,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不同黏土来“绘制”自己心中的中国地图,孩子们填充每个省份的同时,还为每个省份捏出该省极具代表的特色,用稚嫩的双手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34个省级行政区的理解。在“中秋主题”区域,孩子们学着用模具按压出印着“中秋”“团圆”字样的黏土月饼,有的给月饼“装饰”上彩色花纹,有的则创作了“迷你全家福”造型的月饼,将对团圆的期盼融入手作之中。家长们也加入创作队伍,与孩子共同完成作品,活动室里充满了亲子互动的温馨画面。
陪同孩子们一起参加活动的家长对本次活动赞不绝口,大家认为,此次活动不仅为困境儿童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弥补了孩子们在节日文化认知上的不足,更以充满温度的形式,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厚植家国情怀。
市未保中心主任孙瑞卿表示,今后,该中心将持续开展多主题的节日活动,为困境儿童提供更加多元化、更加精准的关爱服务,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温暖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