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信仰 用故事传递力量
![]() |
| 张基祥 |
在太行山深处、清漳河畔,有一位银发宣讲员,他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将左权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故事传遍千家万户。他就是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张基祥,一位退休的老党员,以宣讲员的身份重新“上岗”,用脚步丈量信仰,用故事传递力量。
银龄初心:从“离岗”到“上岗”的信念之路
2021年,“百业百人讲百年”活动如火如荼开展。那时,已退休15年的张基祥,接到晋中市文联的邀请,成为一名市级宣讲员。他没有犹豫,只说了一句:“我是左权人,我想讲左权的红色故事。”这句话背后,是一名老党员对家乡深厚的情感,更是对传承红色基因的自觉担当。左权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八路军总部曾长期驻扎于此,左权将军在这里牺牲,无数革命先烈曾在此战斗。张基祥深知,讲好这些故事,不仅是责任,更是使命。他主动加入市县两级宣讲团,被左权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吸纳,成为多重身份的宣讲者。他从不说累,反而感到荣幸:“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
红色叙事:用故事代替说教的传播智慧
张基祥的宣讲之所以打动人心,源于他对内容的深刻把握和形式的有意创新。他坚持“少讲大道理,多讲好故事”,善于从历史细节中挖掘动人力量。他常讲左权将军的家书:“志兰,亲爱的!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语言朴实,却饱含家国情怀;他讲新华日报女记者黄君珏被日军包围,纵身跳崖壮烈牺牲的故事,现场听众无不动容。这些真实而鲜活的故事,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共鸣。他注重情感互动,绝不以“讲课者”自居,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听众平等交流。他说:“不要演讲,要宣讲。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这种贴近群众的宣讲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如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薪火相传:从太行山走向更远的舞台
多年来,张基祥的脚步从未停歇。他进机关、访厂矿、走农村、到学校,宣讲几百场,覆盖听众近万人。他还受邀在红色景点为外地游客讲解,让左权的故事传出山西、走向全国。2022年,他被评为市级优秀宣讲员,荣获“百业百人讲百年贡献奖”。他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荣誉属于革命先烈,我只是一个传声筒。”在他看来,宣讲不是任务,而是一种信仰的传递;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情感共鸣。他用实践说明:真正的宣讲,是心与心的沟通,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张基祥曾说:“我虽然退休了,但党员的身份永远不会退休。”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成为一名贴心的宣讲员,让红色故事焕发时代光芒,让太行精神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