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群众语言”架起宣讲连心桥
![]() |
| 郝鑫博 |
在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里,郝鑫博是格外接地气的存在。他从不用空泛道理、晦涩语言,始终俯下身子走进群众,以“家常话”解读政策,用“身边事”传递精神。五年来,他扎根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专业知识与先进理念,转化为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用得上的“实在嗑”,让宣讲真正“活”起来、“暖”起来、“实”起来。
以“家常话”讲政策,让宣讲有温度
郝鑫博深知,宣讲不是“念稿子”,而是“交心底”。他的宣讲语言始终贴近生活,讲政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用“咱们身边的变化”举例;谈发展绝不空谈蓝图,而是从“大家最近关心的事”切入。
在一次规章制度宣讲中,他没有罗列条文,而是拿起常用的安全帽、防护手套,结合真实案例说道:“这些装备的设计,都是血的教训换来的。守规矩,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这样的讲解,让规则意识悄然走进群众心里。如今,他的宣讲现场常围满听得入神的群众,大家说:“听鑫博讲课,就像和老朋友拉家常,亲切、明白又有用。”
借“身边事”传精神,让宣讲解难题
在郝鑫博看来,宣讲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他把每一次宣讲都当作收集民情、回应关切的平台。宣讲结束后,他总会留足时间与群众互动,了解大家的困难,倾听大家的建议。
能当场回应的,他耐心解答;需要协调的,他跟踪推动。他常在宣讲中鼓励群众:“有话讲出来,有事大家帮。我们进行宣讲,就是要让政策落地、让困难有解。”他还组建“您提我办”微信工作群,实现“问题有人接、办理有回音”。这种“宣讲 + 服务”的模式,让宣讲实效延伸到日常生活,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用“新方法”添活力,让宣讲见实效
为让宣讲更对群众“胃口”,郝鑫博不断探索新形式、新载体。他注重互动体验,在社区开展知识问答,在企业组织“身边故事会”,鼓励老师傅传经验、年轻人谈感想,让宣讲从“一人讲”变成“大家谈”。
他还善于利用身边资源,将宣讲与文艺活动、技能培训、志愿服务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有群众感慨:“以前开会总觉得枯燥,现在听他宣讲,既长知识又解渴,大家都愿意来。”
五年来,郝鑫博开展宣讲130余场,推动解决实际问题40多个。他的足迹遍布城乡基层,声音回荡在群众中间。他说:“宣讲员的价值,就是让党的声音传得开、群众的需求有人应、发展的合力聚得拢。”
作为介休市基层宣讲员的代表之一,郝鑫博表示,今后仍将活跃在一线,用接地气的语言、暖人心的行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的基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