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粮仓实 擘画丰收新图景
—— 祁县玉米多地实测亩产再创新高
![]() |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近日,祁县玉米主产区的田野间机声轰鸣,收割机穿梭作业,金灿灿的玉米穗倾泻入仓,一派丰收盛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助力农民增收的关键民生工程,祁县玉米单产提升项目迎来成果验收,多地实测亩产刷新纪录,科技赋能下的“祁县粮仓”愈发殷实。
实测见实效 种粮大户喜获“丰收礼”
“折合干粮亩产972.5公斤!往年想都不敢想!”在东观镇东砲村,种植大户李明强站在自家玉米试验田边,看着祁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测算出的结果,难掩激动。今年,他种植的600多亩玉米全部应用项目推广技术,其中“干种湿出”技术彻底解决了春旱出苗难题——播种后48小时内完成滴灌,出苗率从往年的七八成跃升至95%以上,“苗齐苗壮,丰收才有底气”。
同样收获惊喜的还有东观镇北堡村种植大户王星亮。他种植的良玉99玉米品种,经实测亩产达1170公斤,较去年的不足900公斤大幅提升。“种了18年地,从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王星亮捧着饱满的玉米穗介绍,水肥一体化技术让种地“省工省力还高产”,按今年产量估算,单这片地就能增收20多万元。
在项目核心示范区昭馀镇西六支村,宽窄行密植技术让玉米每亩株数从4000多株增至5500株以上,通风透光条件改善后病虫害发生率显著降低;叠加“一喷多促”关键期统一飞防作业,当地玉米每亩较去年增产200公斤以上。西六支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思明说:“科技让丰收看得见、摸得着。”
科技作支撑 智能系统守护“好收成”
祁县玉米的高产突破,离不开智能农业科技的深度赋能。在西六支村智能水肥精准调控首部房内,物联网四情监测系统、智能灌溉指挥系统实时运转,屏幕上清晰显示着土壤墒情、气象数据、作物长势等信息。“不用下地,就能根据数据科学施肥、精准浇灌。”山西博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郭梁介绍,这套系统如同“农业管家”,通过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为玉米营造最优生长环境。
据了解,项目推广的核心技术中,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与施肥深度融合,既节约资源、提升效率,又实现增产提质与环境友好,成为玉米生产向现代化、集约化转型的“核心引擎”;而“干种湿出”“宽窄行密植”等技术,则针对当地气候与土壤特点,解决了传统种植中的出苗难、通风差等痛点,为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规模见效益 10万亩良田激活“兴农力”
据悉,祁县玉米单产提升项目覆盖昭馀镇、贾令镇、城赵镇、东观镇、古县镇5个玉米主产乡镇,涉及46个行政村,其中31个村整村推进技术应用,惠及74家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总实施面积达10万亩。
“项目不仅改善了灌溉基础设施,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更调动了种粮大户的积极性。”祁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革非表示,截至目前,项目已开展技术培训40余场,覆盖种植户、村干部、农机手等300余人次,在加快土地规模化发展、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管饭”,祁县玉米单产提升项目的成效,既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生动实践,更是科技兴农的有力证明。随着越来越多经营主体共享技术红利,祁县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正愈发铿锵,一幅“粮仓满、农民笑、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这片沃土上徐徐展开。
(郭佳丽)
图为祁县玉米主产区的收割机正在作业。郭佳丽 摄